據國家統計局官網1月17日消息,2021年,面對復雜嚴峻的國際環境和國內疫情散發等多重考驗,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,各地區各部門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、國務院決策部署,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,科學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,扎實做好“六穩”工作,全面落實“六保”任務,加強宏觀政策跨周期調節,加大實體經濟支持力度,國民經濟持續恢復發展,改革開放創新深入推進,民生保障有力有效,構建新發展格局邁出新步伐,高質量發展取得新成效,實現“十四五”良好開局。
全年全國糧食總產量68285萬噸,比上年增加1336萬噸,增長2.0%。
其中,夏糧產量14596萬噸,增長2.2%;早稻產量2802萬噸,增長2.7%;秋糧產量50888萬噸,增長1.9%。分品種看,稻谷產量21284萬噸,增長0.5%;小麥產量13695萬噸,增長2.0%;玉米產量27255萬噸,增長4.6%;大豆產量1640萬噸,下降16.4%。
02畜牧業生產穩定增長
全年豬牛羊禽肉產量8887萬噸,比上年增長16.3%;其中,豬肉產量5296萬噸,增長28.8%;牛肉產量698萬噸,增長3.7%;羊肉產量514萬噸,增長4.4%;禽肉產量2380萬噸,增長0.8%。牛奶產量3683萬噸,增長7.1%;禽蛋產量3409萬噸,下降1.7%。2021年末,生豬存欄、能繁殖母豬存欄比上年末分別增長10.5%、4.0%。
03市場銷售規模擴大
全年鄉村消費品零售額59265億元,增長12.1%。
04居民消費價格溫和上漲
全年居民消費價格(CPI)比上年上漲0.9%,農村上漲0.7%。糧食價格上漲1.1%,鮮菜價格上漲5.6%,豬肉價格下降30.3%。
05就業形勢總體穩定
全年農民工總量29251萬人,比上年增加691萬人,增長2.4%。其中,本地農民工12079萬人,增長4.1%;外出農民工17172萬人,增長1.3%。農民工月均收入水平4432元,比上年增長8.8%。
06城鄉居民人均收入比縮小
農村居民18931元,比上年名義增長10.5%,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9.7%。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為2.50,比上年縮小0.06。
我們也注意到,2021年我國糧食產量再創新高,2022年面對發展新形勢,我國農業生產能否得到鞏固,主要原因還有哪些?另外,我們也看到,2021年的國際糧價大幅上漲,很多國家的通脹壓力非常大,我國的糧食安全受到了多大的影響?能否做到保障供給?謝謝。
農業是是百業之基,糧食是立足之本。剛才已經公布了數據,2021年糧食產量又上新臺階,農業生產全面豐收。2022年,面臨復雜多變的新形勢,比如你剛才講到的國際上一些糧食品種價格在上漲,有關方面對這些形勢都進行了認真分析,黨中央也作出了明確部署,國務院也有政策要求,只要我們堅持把解決好“三農”問題作為全黨工作的重中之重,堅持把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,就一定能夠鞏固農業的基礎地位,保障糧食的供給安全。
2021年,我國糧食和農業生產形勢好,有以下幾個特點:
一是夏糧、早稻、秋糧都實現了增產。分別為2919億斤、560億斤、10178億斤,分別增產62億斤、14億斤、191億斤,支持了全年糧食總產量達到13657億斤,比上年增產267億斤。
二是稻谷、小麥、玉米、薯類都實現了增長。分別為4257億斤、2739億斤、5451億斤、609億斤,分別比上年增產20億斤、54億斤、238億斤、11億斤。
三是播種面積和單產都實現了增長。全國糧食播種面積去年是17.64億畝,比上年增加1295萬畝,連續兩年實現增長。全國糧食作物單產387公斤/畝,每畝產量比上年增加4.8公斤,增長1.2%。
四是農林牧漁業和農村一二三產業全面發展。2021年,農林牧漁業增加值8.7萬億元,比上年增長7.1%。國家統計局和農業農村部首次公布了農業及相關產業的增加值,公布的是2020年的數據,達到了16.69萬億元,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是16.47%,農業和相關產業比農林牧漁業增加值大了將近1倍,因為二三產業很多是直接為農業服務的,比如專業化的植保服務和種子服務,算在服務業里了,所以我們和農業農村部做了這樣一個統計監測。
今年我國糧食供給有保障,建立在以下幾個方面的基礎上:
一是連年增產基礎穩。糧食已經連續18年豐收。2007-2009年,產量是1萬億斤以上,2010-2011年是1.1萬億斤以上,2012-2014年是1.2萬億以上,2015年以來,連續七年保持在1.3萬億斤以上,這就保證了糧食市場的基本供應。
二是庫存充足家底厚。目前國家糧食庫存充裕,小麥和稻谷兩大口糧品種占總庫存的比例超過了70%,小麥庫存可以滿足1年半的消費需求。企業商品庫存增加也比較多,小麥和稻谷商品庫存同比增長50%以上。
三是播種面積連年增。落實耕地保護建設的硬措施,堅守18億畝耕地紅線,加強耕地用途管制,遏制耕地“非農化”,防止耕地“非糧化”,糧食播種面積擴大。2021年糧食播種面積比上年增長0.7%,連續兩年增加。2020年,我國農作物復種指數為1.31,雙季復種水平提高,提升耕地利用水平。
四是單產增加潛力大。我國糧食單產與發達農業國家相比還有差距,隨著育種技術等農業科技不斷進步,糧食單產水平仍有較大的提高潛力。據2019年調查,我國耕地中低產田比例超過2/3。通過落實藏糧于地、藏糧于技戰略,加大中低產田改造力度,加快高標準農田建設,加快發展設施農業等,我國糧食單產水平提高潛力巨大。
五是政策機制有保障。中央農村工作會議強調,糧食安全黨政同責正在見效,主產區、主銷區、產銷平衡區都要保面積、保產量。隨著各地推進政策進一步落地,農業生產扶持力度不斷加大,有利于提高農業生產積極性,特別是有利于抗御國內外各種風險變化。現在國際市場都是連在一起的,通過糧食和其他原材料的進出口,國際商品價格會以輸入通脹的方式影響到我們的市場,國際上的自然災害也會對產量、價格、市場產生影響。我們最關鍵的是要管好國內自己的事,把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里,切實保證糧食安全。
居民增收是民生保障的重要內容。2021年,居民收入增長有何特點?不同群體間的收入差距有沒有改善?還存在哪些問題?下一步應在哪些方面加大力度?謝謝。
2021年,隨著我國經濟持續恢復,就業形勢總體穩定,企業效益改善,基本民生保障有效有力,這些都促進了居民收入的恢復性增長,收入差距有所縮小。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:
一是居民收入增長與經濟增長基本同步。2021年,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5128元,比上年名義增長9.1%,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8.1%,與經濟增長基本同步;兩年平均增長5.1%,兩年平均增長也與經濟增長基本同步。二是各項收入全面增長。2021年在“放管服”改革深化和助企紓困政策力度加大等因素帶動下,居民人均經營凈收入增長在各項收入里是最快的,比上年名義增長11%,改變了上一年經營性收入,2020年疫情影響更大,居民凈收入增長受到制約。減負穩崗擴就業的政策在過去一年延續,重點群體就業幫扶精準實施,促進了居民人均工資性收入比上年名義增長9.6%,農民工月均收入增長了8.8%。隨著資本市場、利率市場化、住房租賃市場等改革不斷深化,居民人均財產凈收入比上年增長10.2%。隨著各地民生支出保障有力,養老金和離退休金按時足額發放,臨時救助力度繼續加大,支持了居民人均轉移凈收入比上年名義增長5.8%,兩年平均增長7.2%。各項收入都在全面增長。三是城鄉居民收入差距繼續縮小。隨著鄉村振興、加強農業的深入推進,農村居民收入增長明顯快于城鎮居民。2021年,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名義增長和實際增長分別為10.5%、9.7%,分別快于城鎮居民2個以上百分點,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為2.5,比上年縮小0.06。這些年縮小的趨勢一直在持續。四是中西部地區居民收入增長較快。在區域重大戰略和協調發展戰略實施作用下,中部地區、西部地區居民收入增長快于全國居民。2021年,中部地區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9.2%,西部地區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9.4%,分別快于全國0.1、0.3個百分點。五是中低收入組居民家庭收入增長快于總體。從五等份分組居民收入情況看,2021年,人均可支配收入最低的40%,就是20%的低收入組和20%中間偏下收入組的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比上年增長9.8%,20%的中間收入組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10.7%,這也分別快于全國平均增速0.7、1.6個百分點。